跳至主要內容

傳播

  1. 由血液傳播的肝炎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都是由血液傳播的肝炎 - 即可以透過接觸血液或其他體液(如羊水、精液和陰道分泌物)傳播。

    傳播途徑:
    • 母嬰接觸

      感染乙型肝炎的母親一般於分娩期間或於襁褓期間把病毒傳染給嬰兒,機會高達90%。在香港及中國等高度流行的地區,母嬰接觸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 血液接觸
      • 透過刀傷、擦傷的皮膚、眼睛或口部的黏膜而意外地接觸到感染者的血液或分泌物
      • 與他人共用針筒注射毒品
      • 用未經妥善消毒的器具穿耳、紋身、針灸等
      • 共用日用品如剃刀、指甲鉗等容易令身體受損的用具

    • 性接觸
      在沒有安全措施下和感染者進行性接觸
  2. 由食物傳播的肝炎

    甲型和戊型肝炎是典型由食物傳播的肝炎 - 即通過糞口途徑傳播,透過接觸或進食受感染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傳播。

    甲型肝炎病毒可以在水中存活超過一年,亦可在食物內存活數天,因此感染途徑可以是:
    • 進食被病毒污染而未經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蠔、蜆、貽貝和扇貝等
    • 飲用被病毒污染而未經妥善處理的食水
    • 與感染者有緊密接觸或性接觸(不限於肛口接觸)
    除了進食受污染的食物(例如貝類)或飲用受污染的水外,亦有證據顯示戊型肝炎病毒能通過食用生的或未經煮熟的肉類傳播。此外,戊型肝炎病毒並曾於豬肝內檢測到。在戊型肝炎流行地區,食用生或未經煮熟的貝類食品是造成散發病例的原因之一。從發病前幾天到發病後約 3 - 4 星期,患者的糞便中可帶有戊型肝炎病毒。

    至於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目前確實傳播途徑尚未明。可能的傳播途徑包括:
    • 進食或飲用被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
    • 接觸被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環境或物件;及
    • 直接接觸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