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戊型肝炎

  •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臟疾病
  • 潛伏期一般為兩至十個星期不等,平均為五至六個星期
  • 戊型肝炎患者多數是成年人,會出現與其它肝炎相類似的病徵,如黃疸(皮膚和眼白發黃)、疲倦、腹部不適及茶色小便等
  • 患者一般可自行痊癒,但在罕見情況下,急性戊型肝炎或會造成暴發性肝炎和死亡。
    • 懷孕的婦女感染戊型肝炎後,出現嚴重併發症(如急性肝衰竭、流產)的風險較高,如在懷孕第三期受感染,死亡率可高達百份之二十至二十五
    • 其他高危人士,如有嚴重長期病患的長者、慢性肝病患者(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曾接受器官移植的人士和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又稱G6PD缺乏症)患者,感染戊型肝炎亦可能出現嚴重病情
  • 戊型肝炎一般不會引致慢性肝炎,但過往有免疫功能受抑制人士患上慢性戊型肝炎的病例
  • 常見引起人類感染的戊型肝炎病毒屬於正戊肝病毒屬的A物種
    • 曾有人類,尤其免疫功能受抑制人士,感染C物種戊型肝炎病毒(也稱為大鼠戊型肝炎病毒)的罕見病例,其潛伏期及傳播途徑在目前尚未明

戊型肝炎的流行情況

  • 在香港,近年接獲呈報的戊型肝炎感染個案每年少於一百宗
  • 戊型肝炎屬法定須呈報的傳染病,請按此瀏覽呈報衞生防護中心的統計數字

戊型肝炎的傳播途徑

  • 戊型肝炎患者的糞便在病發後三至四星期仍可帶有病毒
  • 戊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即透過進食或飲用受感染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傳播
  • 豬隻和豬肝曾被驗出含有戊型肝炎病毒,進食來自受感染動物而未經煮熟的肉類或肉類產品如豬肝亦可傳播戊型肝炎
  • 其他罕見的傳播途徑包括透過輸入受感染的血液製品、器官移植及由孕婦傳給胎兒
  • 目前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傳播途徑尚未明,可能的傳播途徑包括接觸齧齒動物或其排泄物,或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等

戊型肝炎的診斷

  • 戊型肝炎和其他類型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在臨床上無法被區分
  • 診斷方法包括透過檢測血液中戊型肝炎病毒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以及利用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測試檢測血液和大便中的戊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RNA)

戊型肝炎的治療

  • 目前沒有能改變急性戊型肝炎病情的治療方案
  • 大部分患者在休息或接受支援性治療(如舒緩不適、補充流失的水分)後,便可在二至六星期內自行痊癒
  • 患者一般不需要住院,但出現暴發性肝炎的患者則需要住院;有症狀的孕婦,也需考慮住院接受治療
  • 慢性戊型肝炎患者或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以清除體內病毒

戊型肝炎預防方法

  • 注意個人衞生, 預備食物前及進食前應洗手,如廁後要沖廁及用肥皂洗手
  • 注意飲食衞生, 食水飲用前要煮沸,所有食物,特別是蠔、蜆、貽貝和扇貝等雙殼類水產、豬肉和豬內臟,都應清洗乾淨並徹底煮熟(有關食物安全的資訊,請按此及瀏覽食物安全中心網頁)
  • 注意環境衞生,適當處理污水及排泄物,妥善處理及儲存食水,保持廚房及食具清潔
  • 現時,香港沒有可預防戊型肝炎的疫苗

健康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