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是香港常見的疾病,特別是乙型肝炎。現時已知有最少五種能引致感染性肝炎的病毒,分別為甲、乙、丙、丁及戊型肝炎病毒。甲型及戊型肝炎經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及水而傳播,而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則經血液或體液傳播。病毒性肝炎能引致肝臟疾病,當中乙型及丙型肝炎可發展為慢性疾病,影響著數億人的生命,亦是導致肝硬化、肝癌及與病毒性肝炎相關死亡的主要成因。
全球估計有2.57億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7 100萬人患有慢性丙型肝炎。本地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一般市民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為7.2%,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為0.3%,即分別有約54萬及2.2萬人患有乙型及丙型肝炎。
政府一直重視病毒性肝炎,自1988年起,為所有初生嬰兒提供乙型肝炎疫苗接種,並於1992年,為生於1986年1月1日至1988年11月14日的學前兒童推行一次性的乙型肝炎疫苗補種計劃。此外,醫護人員及其他高風險病人群組亦獲提供乙型肝炎疫苗接種。
香港至今已從乙型肝炎中高度流行地區改善成為中低度流行地區,而本地整體的丙型肝炎感染率在過去數十年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雖然香港已經採取了多項措施預防乙型及丙型肝炎,包括全面的血液安全策略、醫療機構內的安全注射措施及初生嬰兒普及乙型肝炎疫苗注射計劃等,並顯著降低了本地的乙型肝炎感染率,但我們絕不自滿鬆懈。現時在及早識別慢性肝炎患者,並令他們了解可及的有效治療服務方面,仍有不足之處。
世界衞生組織頒布了《2016 - 2021年全球衞生部門病毒性肝炎戰略》,以2030年之前消除病毒性肝炎對公共衞生的重大威脅為全球目標。為正視病毒性肝炎對公共衞生構成的威脅,政府於《2017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督導委員會,旨在制定有效預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的策略。預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督導委員會於2018年7月成立,就預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整體政策、具體策略和資源運用向政府提供意見。政府亦於《2019年施政報告》中承諾於2020年制定行動計劃,以減輕病毒性肝炎所帶來的公共衞生負擔。
有賴督導委員會各委員的盡心竭力,訂立了《2020 - 2024年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為香港提供了首份藍圖,並協調各界別持份者的工作,以減輕病毒性肝炎所帶來的公共衞生負擔。本《行動計劃》概述了整體策略及具體行動,並訂立了可量度的目標和指標,有助監察《行動計劃》的實施情況。
政府、醫院管理局、學術界和民間社會現在應把握時機,同心合力,攜手朝著實現世界衞生組織的目標邁進,於2030年或之前消除病毒性肝炎對香港帶來的重大公共衞生威脅。